數字站基金決策
數字站基金決策

以青年力量助力全麵鄉村振興

时间:2025-05-04 19:53:19来源:

華農專項突擊隊:響應“百千萬工程”號召,华农号召貢獻青年助農力量_南方+_南方plus

為響應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的號召,引領青年大學生立誌做有理想、千万青年敢擔當、工程贡献能吃苦、力量肯奮鬥的华农号召新時代好青年,2024年7月以來,专项助农在廣東省團委的突击指導下,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雙百行動”專項突擊隊—螢火探興隊、队响“蚓智富農”突擊隊前往河源市紫金縣義容鎮、应百清遠市陽山縣秤架鄉等開展了油茶產業發展調研、千万青年農田土壤生態改良調研等三下鄉實踐活動,工程贡献在田間開展了別開生麵的實踐課,以青年力量助力全麵鄉村振興

一顆油茶果

翻開致富新篇章

“粵北青山出好油,脫貧致富蓋高樓。”

河源油茶是當地重要的經濟作物,種植麵積達98.9萬畝,居廣東省首位,占全省總種植麵積的三成以上;茶油年產量約1.9萬噸,油茶年產值超30億元,惠及72萬林農。近期,螢火探興隊在彭桂香老師、青水村駐村幹部龔柳萍的帶領下前往義容鎮青水村參觀紫金縣綠雅農業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油茶基地,走訪調研青水村油茶樹種植情況。

彭桂香老師講解油茶種植知識。

該公司目前種植的油茶樹總麵積約5000畝,其中油茶間種麵積2000畝。主要種植品種為高州油茶、油茶無性係23號。此外,國家為了鼓勵百姓積極種植油茶樹,推動油茶高標準建設,種植的每畝油茶地都有相應的補貼政策。

惠陽大亞灣紫金商會副會長陳奕尚介紹:“省林業局近日印發了《關於實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油茶營造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製定了油茶營造獎補政策。這政策大大提升了我們青水村百姓種植油茶的積極性,也讓我們嚐到了甜頭。”

產業帶動就業。據了解,青水村常住人口為700餘人,大部分村民已外出務工。而青水村目前已建設的油茶基地、待完工的油茶加工廠、農村合作社等等,今後會為村民提供豐富的勞動力市場並吸引村民返鄉創業,為青水村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團隊與村支部書記、駐村幹部在油茶基地合影。

期間,隊員們利用油茶基地進行了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肥料田間試驗。團隊采用微生物肥料改良作物方式,對油茶樹苗根部澆肥。通過“設計試驗方案-選擇區塊-設置對照和處理各三個小區-確定肥料比例-施肥”步驟,在田間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麵的實踐課。

團隊還走訪了義容鎮的多家店鋪進行油茶調研。包含油坊、美發店、飯店、母嬰店、藥店等,了解到當地百姓生活中對油茶的使用程度不高,且店鋪油茶副產品上架率低。原因是山茶油成本價格較高,遠大於當地百姓消費水平;二是義容鎮當前缺少完善的油茶產業供應鏈。

團隊經分析後建議義容鎮因地製宜,積極鼓勵村民種植油茶樹,把種植油茶發展成為助力“百千萬工程”和綠美紫金生態建設的支柱產業,打造成為義容鎮聯農帶農致富的重要載體

一片有機地

孕育百果百菜香

近日,在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黨委副書記方秋中、唐呂彬老師、土壤科學係主任張池、省“百千萬工程”幫扶協作駐陽山工作隊王聖君老師的指導下,該學院土壤科學係的本、碩、博生,來到陽山縣秤架鄉和漏水坪村,紮根田間地頭的“實驗室”。他們剛剛參加完第十四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並獲得省賽金獎,繼而依托創新創業項目組建了“蚓智富農”突擊隊

博士研究生張孟豪介紹:“我們通過與秤架瑤族鄉秤架村、漏水坪村的黃佩明、陳百萬兩位書記及村幹部的座談交流,了解到當地農業發展的現狀及主要存在的問題。這兩個村的土地都非常零碎,常年施加化肥,土壤板結很嚴重。我們需要在這方麵給他們一些建議。”

田間土壤調研。

於是,學生們在秤架瑤族鄉副鄉長孔軍全、中鐵二十五局駐稱架村第一書記龍自軍書記的帶領下在桑園、葡萄園、茶園等園地和水澆地、水田等進行了實地調查,並采集了土壤進行實驗室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博士研究生鍾鶴森建議:“我們考慮通過歸並田塊、施加有機肥或生物肥、完善灌排係統等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此外,突擊隊負責人、碩士研究生肖遠業為合作社村民進行了農田土壤生態管理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為大家介紹土壤改良和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性。突擊隊員們還與合作社村民一起深入交流,探討了化肥長期濫用的危害及研究團隊蚯蚓固碳培肥技術這一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的優勢

團隊合影。

目前,在學校和省“百千萬工程”幫扶協作駐陽山工作隊的大力支持下,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與陽山縣護家種養專業合作社、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藥學院已聯合成立“雙百行動”產學研基地,充分發揮科技和智力支撐作用,進一步助力秤架瑤族鄉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及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土壤科學係是我國最早開展土壤學研究生培養的學科,具有“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一條龍”的人才培育體係,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行業精英。近年來,學院通過國家重大項目實踐、創新創業實踐、“三下鄉”社會實踐等多維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們提升專業技能和解決鄉村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把論文寫在農村廣闊的大地上,促使學生學有所用、精準作為,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進行全方位的服務,為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現代化農業強國貢獻力量。

撰文:卓倩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陳靜

更多内容请点击【時尚】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