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延长研究多所高校宣布將延長部分專業的生学研究生學製,引發廣泛關注。基于據報道,培养國內多所高校已開始對研究生學製進行調整,定位明確延長學製,充分尤其是论证專碩學製。近期,延长研究廣西師範大學、生学沈陽理工大學、基于西安外國語大學、培养內蒙古師範大學等高校陸續發文,定位宣布將延長部分專業的充分研究生學製。
總體看來,论证把博士學製從三年延長到四年,延长研究輿論普遍讚同,認為這是保障博士教育質量之舉。對於把專業碩士學製從兩年、兩年半延長到三年,則有學生提出質疑。高校擁有調整學製的自主權,但在調整學製時有必要聽取師生意見,進行科學論證,以保障調整學製,能堅持學校的人才培養定位,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專業碩士的學製究竟該多長為宜?這首先要看專碩的培養定位。我國把碩士研究生教育,分為學術碩士與專業碩士。從國際範圍看,碩士研究生教育屬於過渡性教育,而非終結性教育。其中,學術碩士是從本科畢業到博士教育的過渡,主要對學生進行學術訓練,選擇學碩的學生,應該有繼續讀博成為學術人才的規劃。專業碩士則是從本科教育到就業的過渡,主要對學生進行職業化訓練,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由於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的培養定位不同,對師資、課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就不同,需要專業碩士教育有不同的師資隊伍、課程體係和培養模式。但是,從現實看,有的研究生培養單位,是參照學術碩士培養方式培養專業碩士,專業碩士成為學術碩士的“壓縮版”,於是出現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相比,隻有名稱不同、地位不同、學製不同、學費不同的問題。在一些考研生心中,專碩是學碩的“備胎”,而不是不同的成才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延長專業碩士的年限,讓專碩學製和學碩一樣,就有某種現實必要性,至少在學製年限上和學碩是一致的。但是,如果僅僅延長學製,而不探索與學術碩士不同的培養模式,那專碩的培養質量還是難以提高。提高專業碩士培養質量的當務之急,是需要探索不同的培養模式,而不是延長專業碩士學製。比如,對專業碩士,應更重視實踐成果,關注專業碩士的應用與實踐能力。
高校要從自身辦學實際出發,論證是否延長學製,而不是都延長學製。對於延長學製,要向學生說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延長學製後,多出來的半年或者一年時間是讓學生自己去找實習單位或者撰寫畢業論文,而不是由學校安排教學、實踐活動,學生就會質疑如此調整學製,並無實際教育意義,而是出於其他利益因素考量。
概而言之,調整研究生學製,涉及兩方麵問題。一是明確研究生教育的功能與定位。從人才培養定位看,專業碩士教育就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對學生進行職業化訓練。要讓高校形成這樣的辦學定位,而不是參照學術碩士培養專業碩士,就需要扭轉以學曆為導向的培養定位,形成專業碩士教育的培養特色。
二是要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由學校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負責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每個學科專業的研究生培養,基礎學製應該多長,這要由學校、院係的教授委員會,結合本學科專業的培養定位進行論證,有的需要延長則延長,有的則可從三年壓縮到兩年,還有的可從兩年壓縮到一年半。評價培養質量不能看學製長短,而要看具體的師資建設、課程建設以及培養過程,對於專業碩士培養來說,要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開展產教融合培養。這才是提高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