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站基金決策
數字站基金決策

每日300萬人都在吃的每日蔬菜

时间:2025-05-07 00:59:19来源:

每日300萬人都在吃的每日蔬菜,是都吃的蔬的→這樣種出來的→_南方+_南方plus

在“嶺南蔬菜之鄉”產業示範帶肇慶全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發農業”)生產基地內,一片碧波蕩漾的种出小白菜、芥藍正昂首向陽,每日蓬勃生長。都吃的蔬的→無人機飛過田間地頭,菜样精準播撒多功能增效葉麵肥。种出

12月26日,每日廣東科學施肥增效技術田講所直播課暨懷集縣蔬菜有機替代+水肥一體化+葉麵增效技術推廣活動在此舉行。都吃的蔬的→活動由廣東省農業環境與耕地質量保護中心、菜样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等單位指導,懷集縣農業農村局和懷集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辦,南方農村報承辦。現場吸引了來自懷集縣及周邊地區的農業技術人員、合作社成員、種植戶們參與觀摩學習。

懷集縣地勢平坦,耕地資源豐富,具有土地規模化連片開發的優勢和潛力,適合發展蔬菜產業。全縣蔬菜產業年種植麵積約25萬畝,規模性蔬菜生產基地超2萬畝,蔬菜年產量69萬噸,日產蔬菜可滿足超300萬人需求。今年11月,該縣區域公用品牌“懷集味道”在第四屆中國蔬菜品牌大會上獲得“2024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蔬菜區域公用品牌”。

懷集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股鞏雲雲表示,希望通過技術示範活動加速農業新技術在全縣的推廣應用,從而提升基層農技員和種植戶科學施肥技術水平,持續擦亮“嶺南蔬菜之鄉”金字招牌。

廣東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黃旭指出,不合理的施肥易導致土壤酸化、鹽化加劇、養分失衡等危害,化肥減施增效主要可以通過肥料投入品及施用技術2個層麵實現。

2024年,懷集建立化肥減量增效“三新”配套示範區共14000畝,主推技術涵蓋蔬菜有機替代、水肥一體化、葉麵增效技術、水稻測土配方肥等。有機替代指通過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為作物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培肥土壤,減少化肥施用;水肥一體即通過滴噴灌管道設施,同時進行灌溉與施肥,適時、適量地滿足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實現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葉麵增效指在作物不同的生育階段,噴施功能性葉麵肥,補充營養並調控作物生長。

黃旭站在一片綠油油的小白菜田邊,詳細介紹了三項主推技術的核心內容。他指出,科學施肥既能用地也能養地,善用有機肥能顯著提高土地的可持續性,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從而提高作物品質、賣出好價格。

直播課上,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肇慶區域農化服務部經理莫倫碩分享了公司在懷集縣推廣化肥減量新產品和技術的經驗。據莫倫碩介紹,基地主要采用富島水溶肥這款產品,“它富含鉀、鎂等中微量元素,溶解性高且無殘渣;操作簡單,隻需要稀釋300-500倍作淋肥用,很多農戶在觀摩課後都跑來谘詢,平時回頭客也多。”

針對果蔬專用肥,廣東地昇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任李綿盛向現場農戶推介地龍肽植物營養肥,“該品是以鮮活蚯蚓為主要原料,通過酶解加菌解工藝產生適合果蔬生長的功能活性物質,能提高作物抗逆性和抗病性、有效延長產品保質期。”

作為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稻蔬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牽頭實施主體,全發農業牢牢抓住與廣東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的機會,結合懷集當地種植環境,試驗示範出了多項優質農產品。

受訪者從上至下分別為廣東地昇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任李綿盛、全發農業技術負責人馮工(左)、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肇慶區域農化服務部經理莫倫碩

廣東人講究“菜有菜味”,不少農戶稱讚全發農業的菜心和小白菜清香鮮嫩,具有“童時的味道”。“我們在懷集有4個基地,今年和廣東省農科院再度合作,已經嚐試培育了100餘種新品類農作物。全發農業蔬菜種類多、品質好,在業內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名度。”全發農業技術負責人馮工表示。

撰文:何雪琪

攝影:黃麗豪

來源:南方農村報


編輯 葉香玲

更多内容请点击【娛樂】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