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生態農業係統物質能量循環利用的农业能量內涵
生態農業係統物質能量循環利用是一種新型種養加循環利用模式,是系统循环將種植業、畜牧業、物质漁業等與加工業有機聯係的利用綜合經營方式,是案例利用高新生物技術、物種多樣化微生物技術,分析將精準農業、生态智慧農業、农业能量信息農業與傳統種養農牧融合為一體,系统循环在農、物质林、利用牧、案例副間形成一種生態鏈條良性循環係統。分析按照3R原則——減量化(Reduce)、生态再利用(Reuse)和再循環(Recycle),有效解決農業生態環境汙染問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節約農業資源,提高農業產出效果,打造新型的物質能量多層次循環利用的農業生態係統,從而增加農產品的生產數量,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營養,造就一個良性的生態環境,實現農業變強、農民變富、鄉村變美。可以說生態農業係統物質能量循環模式是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的必由之路,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生態農業係統物質能量循環利用發展的意義
1.節約化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治理農業麵源汙染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9億多農民。農業生產每年消耗的化肥量高達6 000萬噸,平均每畝農作物化肥施用量21.9千克,遠遠高於每畝8千克的世界平均水平,是歐盟的2.5倍、美國的2.6倍。盲目過量施用化肥不僅造成耕地板結、土壤酸化,水質富營養化,而且浪費資源,增加生產成本。實施生態農業物質能量循環利用,可節約大量的化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治理農業麵源汙染,生產大量綠色有機農產品。
2.變廢為寶,治理畜牧業糞便汙染,改善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
中國農村養殖業已由過去農民一家一戶分散飼養,逐步轉變為規模化飼養,目前規模化養殖水平已達到60%以上。每年產生的畜禽糞便約38億噸,其廢棄物已成為農業麵源汙染的主要來源。據調查,一個年出欄萬頭豬的規模化養殖場每年產生固體糞便約2 500噸、尿液約5 400米3,其利用率卻不到10%。如果實施生態農業物質能量循環利用,把畜牧業產生的糞便等廢棄物有效利用,不僅改善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重塑田園美好風光,而且提高農業生產的產量、質量,增加農業收入和農民收入,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3.減少農民外出打工,就地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
隨著城市化不斷發展,大量農民外出打工,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8 836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7 266萬人,本地農民工11 570萬人。一些偏遠地方和山區農村出現“空殼村”,青年人離開農村進城打工,剩下婦女、兒童和老年人留守,出現農耕地撂荒。實施生態農業物質能量循環利用,延長農業產業鏈,生產綠色有機農產品,可以增加農業收入和農村勞動力就業崗位,解決了誰來種田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勞動力問題,是農村發展的長遠大計。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於《生態農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能量,循環,環境,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