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站基金決策
數字站基金決策

解锁中山南朗崖口村

时间:2025-05-05 11:10:39来源:

解鎖農文旅融合發展“流量密碼”,流量密码中山南朗崖口村蝶變_南方+_南方plus

春暖花開,出遊正當時。解锁中山南朗崖口村,农文稻田格桑花盛開,旅融朗崖美不勝收,展中吸引眾多遊客。山南村內煲仔飯、口村雲吞店、海鮮餐廳生意興隆,春節期間單日客流量高達10萬人次。村書記譚錦鶤卻稱,這並不意外,每逢黃金周村裏都擠滿了遊客,特別深中通道通車以後,崖口村更迎來了“大橋時代”的潑天流量。

崖口格桑花景觀。

作為老牌“網紅村”,崖口村榮譽滿載,榮獲“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省級典型村”等近30項國家、省級稱號。近年,崖口村積極盤活生態資源,打造集裝箱風情街、煲仔飯街等特色景點,成立強村公司綜合管理運營,推動農業產業化、鄉村旅遊規模化,充分釋放人氣流量對服務業的拉動效應。2024年崖口村共接待遊客548萬人次,僅上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就超1500萬元。

近日中山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市委書記郭文海強調,要做好“土特產”文章,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現農業與旅遊資源的有機整合,開創“文旅興市”“文旅留人”“文旅帶產”新路徑。崖口村的成功經驗,無疑為這一發展思路提供了生動實踐。

村民變股民

2023年人均年分紅超6000元

崖口村發展的首要法寶是打造新型村集體經濟組織。2023年,崖口村正式成立崖口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有效整合村內資源,不斷提高村集體經濟效益能力。

崖口村產業以一產和三產為支柱。一產方麵,2000畝水稻耕地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五千畝淡水魚塘則根據珠江口生態條件養殖高檔水產品。三產方麵,依托伶仃洋的美麗濱海岸線,發展特色旅遊。

崖口村全景圖。

村級公司發揮組織作用,集約零散土地,引入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並以農文旅融合為方向,打造“休閑農業+鄉村旅遊”新業態,構建“濱海觀光+民宿休憩”特色模式。通過多渠道實現村強民富,村集體收入逐年遞增。

打造智慧停車係統,則進一步補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以往每到節假日,崖口村就會麵臨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在村級公司的統籌運營下,崖口村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通過規劃新的路口、新增停車位等措施,改善了村內及周邊的交通狀況。2024年村內停車收入超410萬元。

2023年村集體收入4060萬元,村集體分紅超6000元/股民。而到2024年上半年,崖口村集體收入近2000萬元。

鄉村變景區

年遊客量近600萬

崖口村憑借豐富的旅遊資源,推動農業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衍生出多元新業態。強村公司統籌經營,打造出稻田觀光、農耕體驗、休閑民宿三大主題的鄉村遊,完善配套設施,沿稻田打造風情街,盤活閑置物業,推動“民宿+”多種業態興起。

目前,崖口村已建成9家特色民宿,其中4家獲評“廣東省首批鄉村民宿示範點”,民宿集群初步形成,特色鄉村文旅蓬勃發展。2024年,崖口村吸引遊客超584萬人次,僅2025年春節期間,崖口村共接待遊客63.9萬人次。

崖口村自然風光秀美。

為最大化生態效益,崖口村采用“農時稻田,閑時花海”輪作方式,投入資金播種紫雲英和格桑花。連片花海景觀吸引眾多來自深圳、東莞、珠海等大灣區遊客慕名前來。

首次來崖口遊玩的深圳遊客羅女士說:“這邊空氣挺好,人也挺和善,村環境宜人,很解壓。”

向雲端咖啡店店長楊嘉漩表示,春節期間,咖啡廳的人流量比平時多了四成,最高峰可以去到單日400杯左右,有賴於崖口村實施“百千萬工程”,現在村容村貌越來越漂亮,商機越來越多,效益越來越好。

崖口村咖啡廳人氣旺。

據悉,春節期間,崖口村單日客流量高達10萬人次,各業態收入超3000萬元。

崖口村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入村大道三角梅景觀、公園等綠化環境,組織黨員植樹,新種喬木樹1080棵。投資近2億元建設崖口濕地公園示範工程,實施紅樹林觀光棧道等51個項目,修複紅樹林近800畝,打造集濕地保護、文化、科普、觀光為一體的濱水生態休閑旅遊區,進一步提升了鄉村魅力。

土特產變金招牌

崖口大米身價倍增

崖口村憑借“廣東天然富硒土地”的優勢,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打造千畝富硒稻穀示範基地,為傳統農業注入新活力,為村集體增收500萬元。2023年,崖口村富硒大米專賣店和網上商城相繼開業,拓寬銷售渠道。

崖口富硒大米專賣店。

崖口村瞄準文旅和高端市場,注冊“崖口大米”等商標,依托生態和地域特色,打造富硒米品牌。前不久“崖口富硒米”入選中山市十大標誌農產品和首批“中山香農”區域品牌名錄。大米價格從2.5元/斤漲至20元/斤,農產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同時,崖口村還計劃聯合周邊村共建5000畝大米生產基地,線上線下齊拓銷路。

據悉,崖口村還推動煲仔飯、海鮮餐廳等多家餐飲店使用崖口富硒大米作為原料,推出“臘味煲仔飯”“海鮮煲仔飯”等爆款菜品,高峰期各家餐飲店平均單日售出煲仔飯超1500份,日營業額超5萬元。

春節期間,崖口村煲仔飯店座無虛席。

此外,崖口村利用鹹淡水交接的地域特色,發展鹹淡水魚塘,養殖高檔水產品,打造“崖口海鮮”品牌,並完善產業鏈,打造“海鮮一條街”及“青蟹集散基地”。

崖口村還推行體驗農耕,組織親子活動等鄉村體驗遊,增加遊客參與感。村民在自家地裏銷售,化解滯銷風險,提高種植積極性。2024年9月,崖口品牌咖啡豆上線,為村內輕餐飲提供優質豆源,進一步豐富了崖口的農產品品牌矩陣。

家門口變創業園

近千崗位促就業

崖口村農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環境持續改善,吸引眾多年輕人返鄉創業。為促進村民參與和共享成果,崖口村創新舉措頻出。

村裏培育18個集裝箱店,低價出租給村民,形成“村委培育,村民參與”模式,這些集裝箱店主要銷售本地特色農副產品及小吃、手工藝品等產品,不僅豐富了旅遊業態,也為村民提供了創業機會。

同時,崖口村將稻田、濱海、美食資源有機整合,打造“海上日出+稻田落日”特色生態景觀,將稻田風情街和濱海海鮮一條街串聯起來,形成了長度超過6公裏的“美食經濟帶”。

崖口東堤海邊燈光集市。

為此,崖口村設置了90多個攤位免費提供給本地青年,鼓勵青年探索新業態。這一“零租金”政策吸引了大量年輕人“趕海”創業,全村因此創造了近千個就業崗位,約70名本村年輕人回鄉創業就業。

譚偉政便是其中代表,他曾在澳門、珠海從事多年室內設計工作,2022年返鄉創業,利用自建房改造設計了“Old Boy”咖啡店。該店在節假日高峰期一天可賣出超700杯咖啡和200多件甜品,年營收超百萬元。譚偉政還積極參加各類創業培訓計劃,成功運營第二家集經營東南亞特色菜、飲品和民宿一體的“禾木小院”。“希望讓更多的遊客留下來,住下來,帶旺崖口村的文旅產業。”譚偉政說。

村民創業蔚然成風,村民譚先生一家利用低價集裝箱項目做起了土特產售賣和單車租賃生意,實現了經濟上的自給自足。陸先生則在家門口改建了一家“村咖”,在崖口村委會的幫助下,他的村咖與村莊的整體風貌更加和諧統一,還節約了成本。

崖口集裝箱風情街。

截至目前,全村已發展出15間特色田間“村咖”,2024年這些“村咖”的總營收將超過2000萬元。

崖口村的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村民的創業和就業,也全方位提升了經營環境,使得“過夜”遊客不斷增多。村民們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其中,共建共享美麗家園,共同繪製出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

譚錦鶤透露,接下來,崖口村將以打造“特色濱海稻田漁村”作為未來產業發展規劃,與設計單位編製“百千萬工程”典型村3年方案,以此為藍圖,逐步推進崖口村道路基建改造提升,緩解交通壓力,美化景觀風貌。同時,盤活村內閑置資源,繼續發展民宿、創意園等項目,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高永彬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馬千裏

更多内容请点击【休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