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站基金決策
數字站基金決策

刺抗其性溫、药理味辛

时间:2025-05-09 06:09:51来源:

通過檢索有關皂角刺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皂角肿瘤作用展藥效研究的刺抗相關文獻,對其抗腫瘤藥理作用及化學成分的药理研究進行整理,並作一簡要概述,及化究进為進一步研究皂角刺的学成抗腫瘤作用提供參考。通過總結發現,分研皂角刺抗腫瘤藥理作用研究多以細胞模型作為研究對象,皂角肿瘤作用展對於其藥理作用、刺抗藥效研究的药理評價還不夠係統;對皂角刺抗腫瘤作用機製的研究僅涉及蛋白組學研究,且研究較為單一,及化究进未深入到基因轉錄水平。学成

皂角刺來源於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sinensisLam.的分研幹燥棘刺,又名天丁、皂角肿瘤作用展皂角針,刺抗其性溫、药理味辛,歸肝、胃經,具有消腫排毒、排膿、殺蟲等功效,臨床常用於治療瘡癰初起或膿成不潰,外用可治療疥癬麻風等。惡性腫瘤屬於中醫學“積聚”範疇,其發生與陽氣不足、寒凝瘀滯有關。皂角刺性溫,功善破泄,臨床采用皂角刺及其複方治療癌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皂角刺及其所含的化學成分具有抗腫瘤藥理活性。本文通過對皂角刺中抗腫瘤的有效成分及其抗腫瘤藥理作用的研究進行概述,為進一步研究皂角刺的抗腫瘤作用提供參考。

1皂角刺抗腫瘤藥理作用及化學成分研究

1.1抗肺癌的藥理作用及化學成分研究

研究表明,皂角刺中所含的香豆素類、黃酮類及二氫黃酮醇類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肺癌作用。尹衛平等采用化學分離和結構分析等方法,從皂角刺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離得到濱蒿內酯、異東莨菪內酯和6-氨基-7-甲氧基香豆素等3種香豆素類化合物,並采用體外試驗對上述3種化合物的活性進行驗證發現,其對肝癌HepG2細胞、肺癌A549細胞及食管癌EC109細胞的增殖均具有抑製作用,其中對肺癌A549細胞增殖的抑製效果最好,半抑製濃度(IC50)僅為34.47μg/mL,表現出微量高活性的特征。提示皂角刺所含的3種香豆素類化合物具有對抗肺癌的藥理活性。香豆素類化合物普遍存在於植物中,但多數香豆素類化合物對於齧齒類動物有毒,其藥效安全範圍可能極為狹窄,對於其藥效仍需進一步研究。

劉偉傑等研究表明,皂角刺總黃酮可通過調控參與細胞信號傳遞的蛋白質表達、幹擾Lewis肺癌細胞的生長等途徑發揮抗腫瘤作用,能顯著延長Lewis肺癌模型小鼠的生存時間,增強其肺組織中縫隙連接蛋白(Cx43)的表達,說明皂角刺可能通過提高能量代謝和穩定機體內環境發揮抗腫瘤作用;但皂角刺總黃酮對正常肺間質細胞L929無影響。該研究通過體內和體外實驗探究了皂角刺總黃酮對抗肺癌的作用,表明皂角刺總黃酮具有抑製肺癌細胞增殖的活性,且對正常細胞無影響,這是皂角刺總黃酮藥理活性高而毒副作用低的表現,然而,該研究隻檢測了Cx43的表達量,隻是初步說明皂角刺總黃酮可通過影響細胞間的信息和能量傳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其論據單一,後續研究應針對該機製,采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從多指標、多信號通路入手,深入研究其對抗肺癌的作用機製。

曹冉冉等從皂角刺中分離得到二氫黃酮醇類及黃酮類等12種化合物,通過核磁共振(NMR)、質譜(MS)鑒定其結構,其中化合物7為黃顏木素,為二氫黃酮類化合物,該成分對肺癌A549細胞的增殖有較強的抑製作用,IC50為18.33μg/mL。

1.2抗肝癌的藥理作用及化學成分研究

何光誌等從皂角刺中提取總黃酮,並以肝癌HepG2細胞作為研究對象,探究皂角刺總黃酮的抗癌活性和作用機製。采用四唑鹽試劑WTS-1和瓊脂糖凝膠電泳等方法檢測細胞增殖抑製和DNA片段化,通過Transwell小室穿膜實驗檢測癌細胞轉移和運動能力。結果表明,皂角刺總黃酮可通過降低HepG2細胞的黏附能力,使Transwell小室膜上的肝癌細胞明顯減少。表明皂角刺總黃酮具有抗肝癌活性。

陳海霞等研究皂角刺總黃酮粗提物(含量58.84%)及純化物(含量81.84%)分別對體外培養的Bel-7402和SMMC-7721人源性肝癌細胞增殖的影響,通過采用細胞毒活性試驗(CCK-8)法測定二者對肝癌細胞的增殖作用,結果皂角刺總黃酮粗提物對Bel-7402和SMMC-7721的IC50分別為(68.89±2.30)μg/mL和(120.68±16.22)μg/mL,皂角刺總黃酮純化物對Bel-7402和SMMC-7721的IC50分別為(42.45±17.57)μg/mL和(19.36±1.78)μg/mL。結果表明,皂角刺總黃酮純化物的抗腫瘤活性優於粗提物,皂角刺總黃酮純化物對SMMC-7721細胞株的抑製作用較強。

1.3抗結腸癌的藥理作用及化學成分研究

陳海霞等以CCK-8法測定結腸癌HCT116細胞株的增殖情況,發現含量為58.84%的總黃酮對HCT116細胞的IC50為(106.85±35.77)μg/mL,含量為81.84%的總黃酮對HCT116細胞的IC50為(75.30±4.96)μg/mL,表明皂角刺總黃酮具有抗結腸癌的作用,且純度越高對結腸癌細胞的抑製作用越強。李榮等研究不同濃度皂角刺總黃酮對體外培養的HCT116結腸癌細胞增殖的影響,通過CCK-8及熒光染色法等方法觀察細胞的凋亡率和形態學變化,發現皂角刺總黃酮能顯著抑製HCT116結腸癌細胞的增殖;Hoechest33258熒光染色發現,以皂角刺總黃酮和陽性藥維甲酸(又稱維生素A1酸)處理後的HCT116細胞出現核皺縮並有碎裂跡象,並出現凋亡小體。維甲酸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同時也是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首選藥,提示皂角刺總黃酮誘導結腸癌細胞凋亡的機製可能與維甲酸抗腫瘤作用機製有相似之處。

1.4抗食管癌藥理作用及化學成分研究

曹冉冉等從皂角刺總黃酮中分離得到12個二氫黃酮類成分並完成結構鑒定,采用噻唑藍(MTT)法檢測並計算細胞的IC50,結果發現新化合物(2R,3R)-5,3’,4-三甲氧基-7-羥基二氫黃酮醇、5,7,3’,4’-四羥基二氫黃酮醇和5-甲氧基-3’,4’,7-三羥基二氫黃酮醇對食管癌EC109細胞株均表現出抑製作用;且對人纖維細胞HLF的細胞毒性明顯小於對EC109細胞株的毒性。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年12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皂角刺腫瘤香豆素二氫黃酮

更多内容请点击【百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