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站基金決策
數字站基金決策

人工人畜牧人才如何培養

时间:2025-05-04 20:33:00来源:

人工智能時代,人工人畜牧人才如何培養,时代這場研討會給出答案!畜牧_南方+_南方plus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下,人工智能技術勢不可擋,出答畜牧養殖如何響應時代的人工人召喚?智能畜牧人才如何培養?

3月20日至23日,備受矚目的时代第二屆畜牧類專業智能化養殖實踐基地建設研討會於華中農業大學盛大舉行。此次盛會吸引了來自全國56所各大院校、畜牧科研機構的近200位領導、專家和教師齊聚一堂,圍繞智能化養殖基地建設、人工智能背景下智能畜牧專業人才培養方式改革、院校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等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與探討,為畜牧行業的智能化人才培養發展繪製新藍圖。

研討會開幕式現場

研討會現場

本次研討會由國家現代豬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重慶三峽職業學院聯合主辦,智能化養殖實踐基地建設聯盟、國家生物育種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生豬)承辦,廣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出席本次研討會的主要領導有華中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姚江林,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校長李向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人才工作部部長楊小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校長朱善元,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副校長席磊,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校長李峰,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陳太安,重慶三峽職業學院副校長張傳師,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劉順華,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田長永,廣西農牧工程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蔣漓生,廣西水產畜牧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趙彥鴻,廣西梧州農業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葉繼炎,廣西梧州農業學校副校長任智乾,西昌學院動物科學學院院長黃誌秋,廣西揚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裁高遠飛,廣西揚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人力資源總監李耀華,廣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CEO石廣霄、副總裁李育林,南京萊醫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芹。還有來自武漢輕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聊城大學、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江蘇農林職業學院、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晉中職業技術學院、麗江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科貿職業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的專家代表。

研討會開幕式由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黨委書記、國家現代豬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理事長劉興斌主持。

智能化變革呼籲高素質人才
產教融合模式勢在必行

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黨委書記、國家現代豬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理事長劉興斌主持開幕式

華中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姚江林致辭

在開幕式上,華中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姚江林致歡迎辭。他對來自祖國各地的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並指出:“人才的培養不僅僅要支撐今天產業的發展,還要引領未來產業的發展。麵對企業間的競爭,智能化智慧化的問題是繞不開的。我們要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推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與產業創新要深度融合。”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張傳師致辭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張傳師在致辭中表示,本次研討會以“聚焦智能畜牧人才培養,共商智能養殖實踐基地建設”為主題,為我們搭建了一個深入交流、共謀優勢發展的平台,尤其是有幸匯聚在我國農業教育的璀璨明珠——華中農業大學,學習頂尖的國家生物育種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建設的經驗,這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相信這將為畜牧類專業智能化養殖實踐基地建設與人才培養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隨著養豬企業加速朝著規模化、現代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為畜牧行業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人才培養和基地建設就是重中之重,全國各院校要形成共識,群策群力,共同推動智能化人才培養和基地建設。

廣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CEO石廣霄致辭

廣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CEO石廣霄在致辭中指出:“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科學智能養殖在無人養殖場景下展現出的強大科技引領和創新能力。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人才是根基。”同時,他認為,技術突破的加速度,源自人才梯隊的縱深度。

高校紛紛創新課程改革
解決畜牧人才培養典型問題

在主題報告分享現場,高校專家們就“人工智能背景下畜牧專業課程體係改革”“如何提升畜牧專業學生的人工智能素養”以及高校產交融發展等關鍵議題展開了熱烈的頭腦風暴。眾多專家一致建議,在課程設置方麵,應適時增加人工智能基礎、大數據分析、智能控製等相關前沿課程,並將這些課程與畜牧專業核心課程進行有機融合,構建起一套適應智能畜牧時代需求的複合型課程體係。

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李峰主持主題報告環節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副校長、教授席磊主持專家報告環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小軍教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小軍教授做了題為《智慧牧業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思與行》的主題報告,圍繞新農業、新農科、新機遇、新專業、新挑戰、新嚐試六個方麵展開。他介紹了該校的新嚐試——開發仿真牧場教學係統賦能智牧教學。該係統設計精妙,會自動給出過去10天牧場發生的各種真實事件提示,學生分組分別扮演“繁育組、獸醫組、飼養組、奶廳組、場長”等不同角色,高度還原牧場真實運營操作流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在模擬的真實環境中,切實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未來投身畜牧行業做好充分準備。

華中農業大學劉小磊教授

華中農業大學國家生物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常務副主任劉小磊教授做了題為《產教平台助力生豬育種人才培養與科技成果展示的探索》的報告,他介紹了平台建設背景、建設進展情況,並對平台助力創新人才培養、科學技術攻關、成果展示推廣等方麵做了重點分析。他在報告中還以“元宇宙教室——打造沉浸式教學場景”為例,生動分享了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方法。以《動物解剖學》課程為例,學生借助元宇宙教室,可直觀立體地全方位觀看畜禽動物各組織器官的位置、形態和結構,還能自由地對組織器官進行自主拆解和隨意旋轉觀察,這種全新的教學體驗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校長朱善元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校長朱善元以《新雙高背景下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實踐》為題做了報告,從“新雙高”建設的時代背景和政策指引、當前高職教育產教融合麵臨的主要問題、加快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對策與思路、江蘇農牧學院推進產教融合的時間探索等四個方麵進行詳細分享。他談到,該校積極與頭部企業共建產業學院等多元化人才培養平台,大力實施中國特色學徒製、訂單班等多主體育人模式,不僅有力引領區域提供高品質畜禽產品,還通過實施重大項目和產品研發,成功激活了“產教融合、科匯融合”的源動力,為畜牧行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李向紅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在產教融合方麵也邁出新路子。該校黨委副書記、校長李向紅介紹稱,該校推行“企業出題—院校揭榜—師生解題”,搭建“”三橫四縱”產教融通生態圈,來滿足新的人才需求。她以《破局·立新·賦能——科教融匯背景下現代畜牧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的挑戰與路徑探索》為題做了專題報告,重點介紹了現代畜牧教育改革探索和標準築基引領職教出海。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陳太安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陳太安提出,構建農教、農科、農企“三農”協同,平台實體化運行、資源共享化建設、人才定製化培養“三化”聚力的畜牧獸醫專業群“三農三化”人才培養模式,為解決畜牧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脫節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案。他以《緊扣高原特色,深化產教融合》為題做了專題報告,從緊扣行業需求“四相融”,精準定位高原特色畜牧獸醫專業群;產教科推結合“五並舉”,著力打造專業群建設的雲農模式;聚焦“新質生產力”抓“五金”,紮根邊疆創造專業群新未來等三個主要方麵進行了分享。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田長永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田長永分享了該校與多家企業共同建立畜牧獸醫專業群信息化發展創新聯盟的成功經驗。他指出,通過這一聯盟,實現了產教深度融合,資源共建共享,有效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與行業服務能力。他以《“十位一體”凝合力,虛實結合育“農人”——現代牧業職業教育示範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為題做了報告,介紹了基地建設概況、內容、成效與思考。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農業學院院長、教授李暉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農業學院院長、教授李暉分享了“田間作課堂、課程跟季節、任務跟環境”的場景化教學改革實踐。該校通過打造產教融合共同體和產教聯合體,為社會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實用型人才和技術支持,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人才培養之路。她以《民族地區現代農業人才培養實踐與思考》為題做了專題報告,介紹了人才培養策略、產教融合實踐、學院建設規劃、發展成果與展望等重點內容。

廣西農牧工程學校校長蔣漓生

廣西農牧工程學校在智慧養殖實踐基地建設方麵成績卓著,該校建成了全國首個智慧養殖實踐基地,成功成為智能化養殖教育領域的示範標杆;“該基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助力5所院校規劃建設智慧豬場,為推動行業整體發展發揮了積極的引領示範作用。”該校校長蔣漓生介紹稱。他以《數智化豬場實訓基地建設思考》為題做了報告,分享了該校在數字化升級,賦能實訓能力;產教融合,提升教學質量等方麵的先進經驗。

學界與業界牽手
合力共建產教融合平台

智能畜牧無疑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實踐基地建設則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關鍵環節。

與會者參觀國家生物育種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生豬)

在研討會期間,與會者一同前往國家生物育種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生豬)進行實地觀摩。該平台配備了一係列先進的智能養殖設備,涵蓋科研豬舍、測定舍、隔離舍、營養和設備研發中心等8個功能板塊,並精心建設了成果展廳與玻璃通道,用於全方位展示平台科技成果與開展教學參觀活動。

國家生物育種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生豬)航拍圖

華中農業大學國家家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全做分享

與會嘉賓聆聽國家生物育種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生豬)情況介紹

華中農業大學國家家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全介紹稱,平台的總目標是在未來3年為國家精心培養、培訓一支規模達2000人的高水平生豬育種創新型、複合型、專業型人才隊伍。圍繞我國生豬育種產業鏈,平台精準布局六大攻關技術,致力於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豬種,為提升我國畜牧行業的國際競爭力貢獻力量。

廣西揚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裁高遠飛

隨著智能養豬的深入開展,現代化的養豬設施展現出新麵貌。廣西揚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裁高遠飛對樓房養豬模式做了介紹。他表示,揚翔新型樓房豬場有若幹項重大革新設計,其中通風量隻有美式大平層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負壓通風,風不亂竄,底層進風,頂層出風,集中除臭。

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副院長胡麗華介紹學院情況

“我們學院已與揚翔、影子科技、科前等40餘家行業龍頭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有力助推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副院長胡麗華介紹稱。

實踐基地如何建?
專家:引入智能化、數字化手段

智能養殖實踐基地建設意義深遠。它是推動傳統養殖向現代化、高效化轉型的重要引擎。在關於智能養殖實踐基地建設的專項研討會中,專家們分享了具體的做法。廣西水產畜牧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趙彥鴻,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劉順華,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學院書記羅亞東,麗江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農學院院長楊麗萍,山東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動物科技學院黨總支書記趙滿達,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韓雲珍,洛陽職業技術學院食品與藥品學院院長朱金鳳等專家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張傳師在主持研討會的時候指出,基地建設應全麵綜合考慮基地的硬件設施配備、軟件係統選型、數據安全管理、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體係對接等多方麵內容,為各院校和科研機構建設同類基地提供明確、切實可行的指導依據,從而有效避免重複探索和資源浪費,提升基地建設的整體效益與質量。

廣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育林

廣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育林認為:“當前,實踐教學體係明顯滯後於智慧養殖、大數據分析等新興產業技術的實際需求,這直接導致畢業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後,適應能力不足,難以迅速滿足行業發展的要求。”針對此,影子科技打造智能養殖實訓基地,巧妙地將真實養豬環境模擬與先進教學模式相結合,為培養具備現代養豬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提供了優質的實訓平台。

李育林進一步透露,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裏,通過廣泛走訪135所本科、高職、中職院校及科研院所單位,並積極參與10場產教融合共同體會議、智慧畜牧教育研討會,影子科技參與建設的國家生物育種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生豬)已於2024年年底順利建設完成,目前該平台已全麵具備現場實地交流與研討的成熟條件。

智能畜牧業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為傳統畜牧養殖帶來了全新的發展範式,不僅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優化了資源利用,還極大提升了行業應對風險的能力。而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專業人才的培養成為推動智能畜牧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

與會嘉賓合影

撰文:楊智明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龍振輝

更多内容请点击【探索】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