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站基金決策
數字站基金決策

培訓提高班開班儀式現場

时间:2025-05-05 02:49:44来源:

河源舉辦農村創業青年培訓提高班_南方+_南方plus

5月15-16日,河源市關工委聯合省農科院河源分院在河源市區舉辦2024年“培育新質生產力、创业助力產業新發展”農村創業青年培訓提高班。青年河源市關工委主任歐陽培強、培训常務副主任陳成威、提高副主任歐陽偉雄,河源河源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鄧春華,举办河源市供銷聯社理事會主任邱其標,农村省農科院河源分院辦公室主任羅忠,创业河源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秘書長李院紅,青年省農科院專家林偉君、培训呂殿紅、提高唐道邦、河源邱繼水、魏鑫鈺、鄧俊勁、趙俊宏以及全市各縣區農村創業青年聯誼會會員等150多人參加了本次培訓活動。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到了廣東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和廣東過江龍酒業有限公司參觀學習與現場交流。廣東霸王花食品公司總經理朱榮業在現場與代表們分享了他的成功創業經驗和今後公司發展思路。

培訓提高班開班儀式現場。

河源市關工委主任歐陽培強在開班儀式作動員講話時說,本次培訓提高班組織到位準備充分,報名參會的新學員積極性高。邀請授課的專家權威性高、代表性強,均來自省農科院科研生產一線,服務三農經驗豐富。希望學員珍惜機會認真聽課,學以致用,及時把專家的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到生產基層,著力解決實際問題,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助力廣東“百千萬工程”建設發揮應有力量。同時,要求學員在今後的創業發展道路中注重練好內功,強化產品品牌,培育新質生產力,做強做大民族企業。

河源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鄧春華在會上說,河源市關工委聯合省農科院河源分院搭建平台舉辦科技培訓會議,意義重大,效果良好,河源農業的新發展非常需要這樣的平台來助力,也需要省農科院的專家到現場指導。標準化種菜、工廠化養豬、設施化養牛等數字化智慧農業是河源新型農業發展錨定的方向,希望參加培訓的學員代表、家庭農場和種養專業合作社以及龍頭企業老板們要努力發揮作用,助力河源農業高質量發展。

省農科院河源分院辦公室主任羅忠說,聯合舉辦培訓提高班,應時、應勢、應題,重點突出、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為實施推進全省“百千萬工程”加溫發力。省農科院專家願意與河源各縣區創業青年攜手並進,共享資源協同發展,提升新農民技能水平,實現科企無縫對接與合作雙贏,努力用好優質科研成果支撐河源現代農業新發展。

羅忠說,新時代下河源市關工委聚焦政治引領把握正確方向,集中智慧發揮“五老人員”作用,關心幫助農村創業青年的成長和發展,積極探索企業成功實踐路徑,以“求實、創新、篤行”的敬業精神和優質服務,助力河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河源市耕耘天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謝偉輝說,參加培訓提高班很有現實意義,既能跟省農科院一線專家開展麵對麵的現場互動,又能走進廣東霸王花食品、過江龍酒業等成功創辦企業參觀學習,交流創業經驗,探討發展路徑,共同取得進步。

省農科院經濟與信息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林偉君作了《新質生產力及農業政策解讀》的專題報告,就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和發揮河源新興產業優勢提出了良好建議以及應對策略。

省農科院經信所研究員、副所長林偉君。

省農科院動物衛生研究所研究員呂殿紅博士、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唐道邦主任分別作了《動物疫病流行情況及防控措施》、《農產品加工技術與發展方向》的專題報告。

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研究員邱繼水針對河源市的地理環境和生態氣候優勢,提出了適合當前市場推廣的水果新優品種金葵蜜橘、少核年橘、粵引早脆梨、麒麟三華李、早香2號板栗、粵百1號百香果、東魁楊梅以及配套的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省農科院果樹所研究員邱繼水。

河源市農村青年創業聯誼協會顧問、中和現代農業(河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南秋在會上分享了“河源未來農業怎樣搭上新質生產力首班車”的創業心得和體會。

中和現代農業(河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南秋。

會上,主辦方還進行了科技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和授牌儀式。河源市耕耘天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分別與省農科院相關研究所簽訂科技合作框架協議並現場授牌。

簽訂科技合作框架協議和授牌儀式現場。

會上,河源市關工委副主任歐陽偉雄分別從抓住機遇選好培訓題目、深刻認識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和加大跟蹤幫扶力度加強農村創業顧問團隊建設等三方麵分析報告舉辦培訓班的目的和意義。他在培訓總結會上說,本次培訓提高班取得如期成效,實現了四個突破:參會學員數量規模創新高,河源市農業農村局和市供銷社等單位參與指導,交通、農業、郵政等銀行金融係統介入、全體學員頒發結業證書。通過兩天的培訓學習,讓學員掌握了農業新政策信息和提高新質生產力技術,提高創業青年的政治素質和創業技能,希望這批畢業學員回鄉充分調動廣大農村創業青年的積極性,認真開展技能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生產力和生產效益,更好地發揮傳幫帶的作用。

撰文】揭育聰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葉香玲

更多内容请点击【時尚】专栏